最近我的儿子也需要打疫苗了,所以我整理了一下关于疫苗的四个误解然后在这里一一解开。
误解一:疫苗能不打就不打
网上有很多关于疫苗的谣言。我曾经在玻利维亚去过一所学校来为小学生打破伤风疫苗,但是校长拒绝了我们,理由竟然是打破伤风疫苗会导致不孕!这个理由让我对这个信息的来由很好奇,一了解,原来是因为以前在玻利维亚破伤风疫苗只让男生打,理由是男生比女生多干活,破损皮肤的几率和感染机率也比女生高。如果只给男生打,政府就省去了一半多的破伤风疫苗费用,但是这个谣言也随之而来了。
这些各式各样的谣言导致了很多家长怕给孩子打疫苗,然后就会产生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会生病所以不用打疫苗了。但是理性的对比一下,我们就能推理出两个结果:
- 疫苗所产生的症状根本无法与生病的症状程度相比较。考虑到生病时的痛苦与对生命和后期影响的不确定性,打疫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 即使假设政府不提供免费疫苗,打疫苗所需要的花费比生病后的治疗费用便宜多了,更何况现在政府提供免费疫苗。打疫苗能为整个家庭省下一笔很大的开支。
误解二:同一阶段打的疫苗最好分开打
有一些家长怕同时打几个疫苗婴儿会受不了,怕副作用会太大。虽然这种想法很有逻辑性,但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虽然同一阶段建议的疫苗理论上可以分开随时注射,但是这些疫苗即使在同一天注射也是非常安全的,不会产生更大的不良副作用,而且提供的免疫效果跟分开注射相比是一样的。
同时注射意味着更少的医生访问并且减少了与医院里其他人的接触所带来的传染病的风险,还节省了父母的时间与金钱,所以同时注射比分开注射还好。
误解三:疫苗打得越早越好
疫苗历史内有这么一件事:麻腮风三联疫苗 (MMR)以前曾经是在婴儿六个月左右的时候打的,后来发现六月时打很多婴儿都没有产生足够的免疫抗体,就把这一个疫苗推迟到九个月打,但是还是发现了有一小部分婴儿没有产生保护作用。经过研究后发现,原来婴儿体内在六个月之前还拥有足够的母亲通过胎盘传送的免疫抗体,甚至六个月之后也会有少量的母亲抗体,这些抗体能保护婴儿安全成长,所以也抵抗了疫苗的作用。所以现在这个 MMR 疫苗和大多数病毒类疫苗是建议在一岁以后注射。
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疫苗都有一个时间阶段建议:打得过晚有可能不能及时保护孩子生命中脆弱的几个月,但是过早打也会减少疫苗所带来的免疫保护。
误解四:加强针一定要按时打
这个误解是来自于打疫苗的建议时间表。有一些疫苗需要重复打多次来达到足够的免疫效果,也就是所谓的加强针。所有的加强针都有一个最少间隔时间,医生通过这些间隔时间信息设定了孩子注射疫苗的月数,但是这不代表孩子刚好满时间就要马上去打加强针,因为几乎所有的加强针即使拖延了都不用重新开始、不用增加次数而且不会影响到最终的免疫效果,甚至有一些加强针拖延后起到的保护效果更强。唯一两个例外是口服伤寒疫苗和狂犬病疫苗。
这不代表能不打就不打或者迟迟不去打都没关系,因为没有加强针免疫效果就不完整,保护不及时的话会生病,所以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平衡。忘记打加强针的时候也不用怕,什么时候记起来了就去补上吧,然后只要把下一次的加强针时间往后推就行了。
希望我能通过此文章来减少对疫苗的抗拒和错误的理解。您还知道其他关于疫苗的误解吗?欢迎留言参加讨论!